在做自动化测试特别是接口测试的过程中,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例子,几个用例步骤,操作完全一样,仅仅是数据和结果不一样。常规的做法是每套数据写一个测试用例。
这样弊端也非常明显,一是假如这部分用例操作需要改变,那么用例要一个个修,二就是代码很不整洁。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没?今天我们来了解下自动化测试里的数据驱动
顾名思义,数据驱动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。那么在自动化测试里,有哪些好的数据驱动库呢?
DDT (Data-Driven Tests) allows you to multiply one test case by running it with different test data, and make it appear as multiple test cases.
1.安装
2.API
ddt作为unittest的补充,它的使用需要跟unittest结合起来。
ddt提供了如下用法:
ddt.add_test:
给一个类添加一个测试用例。
dd.ddt:
装饰类,也就是继承自TestCase的类。
ddt.data:
装饰测试方法。参数是一系列的值。
ddt.file_data:
装饰测试方法。参数是文件名。文件可以是json 或者 yaml类型。
注意,如果文件以”.yml”或者”.yaml”结尾,ddt会作为yaml类型处理,其他所有文件都会作为json文件处理。
如果文件中是列表,每个列表的值会作为测试用例参数,同时作为测试用例方法名后缀显示。
如果文件中是字典,字典的key会作为测试用例方法的后缀显示,字典的值会作为测试用例参数。
ddt.unpack:
传递的是复杂的数据结构时使用。比如使用元组或者列表,添加unpack之后,ddt会自动把元组或者列表对应到多个参数上。字典也可以这样处理。
测试用例方法名生成规则“
使用ddt后,会产生一个新的测试用例方法名:之前的测试用例方法名_ordinal_data
之前的测试用例方法名:即定义的测试用例方法名。比如def test_large(),这里就是test_large
ordinal:整数,从1开始递加。
data:
如果传递过来的数据存在name属性,则这里就是该数据的name值。如果未定义name属性,ddt会尽量将传递过来的数据转化为python标识符,作为data显示。比如(3,2)就转化为3_2。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数据是字典,则这里就是字典的key。
ddt里用的最多的就是@data 和 @file_data:
data: contains as many arguments as values you want to feed to the test.
file_data: will load test data from a JSON or YAML file.
3.举例
使用ddt很简单,你只需要在你的测试类上加装饰器@ddt, 然后在你需要用数据驱动测试用例上加装饰器@data @unpack, @file_data 即可。
我们先来看看@data的用法:
我们来运行下, 结合我们前面介绍过的pytest框架, commandline里运行:
|
|
结果如下:
我们从结果中可以看到,ddt自动帮我们把数据驱动的用例分解成多个用例运行,用例名称也按照一定的规则重新生成了。
再来看看@file_data的用法:
注意, ddt的一个坏处是什么? 不同的数据文件不能混淆在一个文件.
举例来说,我们实现了两个方法, 一个需要1个参数,另外一个需要2个参数。
如果你想以一个文件放2个函数的数据,例如:
|
|
然后你运行用例,会失败如下:
ddt给出的解释是:
In case of a list, each value in the list will correspond to one test case, and the value will be concatenated to the test method name.
In case of a dict, keys will be used as suffixes to the name of the test case, and values will be fed as test data.
如果我们测试用例接受的参数个数不同,那么就需要建立不同的数据文件, 所以从这个程度上来说,ddt也有它的局限性, 那么如何规避这个问题呢?,我们可以在文件里存储数据,然后读出来后,按需放入@data来使用。
有了ddt,我们实现了用数据驱动测试, 并且代码量显著减少了,确实不错,我们如果再认真一点, 就会思考ddt是如何实现数据驱动的?为什么多一条数据就多一条用例?
为什么用了ddt, 我测试用例的名称,在测试报告的体现,不再是原来的了,而是加了suffix?
下面我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ddt的实现,并由此自己用代码实现数据驱动, 敬请期待 :)